「你的優勢能力是什麼?」
忽然間被這樣一問
能夠秒答的人
少之又少
大部份的人都是腦中一片空白
一臉茫然
然後之後就去角落裡畫圈圈
黯然神傷
加上喃喃自語的說著
沒什麼優點,沒什麼能力,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資料來源:商智《發現我的天才》,圖整理:安璐 |
這不是事實
只是太多人把自己能不能做些什麼
這個太快速地連結到自己的價值
好像自己什麼都不能做,或做得沒什麼比別人好 (比較)(社會比較)
就覺得自己價值性超低
然後心淌血
自尊低落
意氣消沈
兼以自我鞭打譴責
然後腦中負面思考一堆,無限膨脹
思考是要耗費心力腦力與體力的
所以消耗了所有空氣所有能量
所有本來可以拿來做一點微行動的能量
因為太累了只好療癒自己或休息
進度仍是零
一點點微行動都沒有開始
也就沒有開始累積
所以不管過了多久
檢討、自我鞭打譴責多久(也許兩天、也許兩個月、也許兩年、五年、十年)
事情都不會有轉變
然後再度開始自我鞭打譴責
然後又消耗能量
然後被迫要休息
休息後又自我鞭打譴責
再度惡性循環
進度仍是零
解方就是
一點點微行動
可以自責
可以責難他人
但是手腳不能停
不管多小都好
就是要一點點的微行動
讓天賦成為能力與真正力量 |
回到主題
「你的優勢能力是什麼?」
如果還不知道
暫時不急自責
開始一點點的微行動
就開始發現與找尋
就可以了
如何找呢?
如果都沒有任何頭緒
不妨參考他人研究的成果
商智《發現我的天才》
這本書提出蓋洛普調查全球六十三國,訪問兩百萬人
- 「全才」的追求。迷思。─這真的是完美主義型很揮之不去的追求,下意識地期望他人全部都行都會,不論對方是主管、部屬、夥伴、孩子、老師、伴侶,還是自己,很不合理!超級不符合現實與自然,但卻下意識到常常自己都不自覺地,就是如此要求與期待,徒增許多能量的枆費。 放下「全才」的追求!書中大力地邀請大家開展一種「能力變革」,停止常見地抱持一種信念:任何人透過學習訓練都可以學會任何事。這個信念需要快快放下,轉變另一種方式,開始從自己對理解自己天賦負責,用心洞察與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天賦,然後再透過學習訓練補足必要的知識與技巧,將獨特天賦磨成能力與真正力量。
- 補足「缺點」。迷思。─很多人致力於減少消滅「弱點」,大多數組織也致力減少員工弱點,書中提到:「大多數組織視員工的能力為理所當然,所以致力減少員工的弱點」哇!這個厲害了,依照我個人教練晤談的經驗,確實有太多太多的來談者,視自己的能力為理所當然,所以問他們有什麼優點與能力,他們是回答不出來的,但若要列缺點,那個浮出腦中的想法可多著了,呵~~ 所以書中也多次提到,邀請大家更新一下原有的這個信念與前提:「每 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轉更新成「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善長領域」這可極端了,擔任教練這麼多年,看過太多人敗在這點信念前提上無法更新,所以終其生命與能量在和自己弱點搏闘,換得的是挫敗與低自尊低自信。實在很是可惜。摘錄一段書中的句子「『體貼』地送員工去上各種訓練課程,改善弱點。這種做法有時確有其必要性。例如,對聰明但口齒不清的員工,矯正溝通課程可以幫上忙,但這不是能力開發,而是『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 『損害控制』無助於員工或組織達到世界級水準」這是關鍵,你要的是一般般,只是避免失敗,還是卓越? 如果要的是卓越,除了調改弱點做損害控制外,關鍵戰場其實是在你獨特能力的開發上,在這關鍵戰場上你投入了多少的能量與資源 ? 這才是關鍵。
那麼
發現、識別、開發自己能力的系統化方法
究竟是什麼呢?
書中提到首先要有個「能力三要素」認知
能力三要素是什麼?
能力 = 天賦 + 知識 + 技巧
能力: 在一種活動中持續且近乎完美的表現
天賦:天生且自然重覆出現的思想、感覺或行為模式,且可帶來效益,還不算能力,只是最大潛力範圍
知識:實際的知識,「內容」,與實務的知識,「經驗」
技巧:累積知識轉化的連續步驟
- 每個人的天賦是持久而獨特的
- 每個人的最大成長空間在於最善長領域,磨亮主導特質,使其成真正力量(能力,或許需要窮其一生始磨亮
- 善用三個線索:一是「渴望」,十分渴望從事某些活動;二是「快速學習」,一旦有機會接觸,就會發現自己學很快;三是「滿足感」,感覺對了,感覺很好,感覺很享受
- 留意自然反應:觀察自己面對真實世界狀況的思想感覺行為的重覆模式
- 做測驗:天賦剖析測驗,測出三十四特質中的五項主導特質
再來小小結語
關鍵戰場在「個人獨特天賦能力的開發」上,
在這關鍵戰場上
你投入了多少的能量與資源呢 ?
- 張黛眉老師講座筆記
- 讓天賦自由
- 發現天賦之旅
- 讓天賦自由
- 如何擁有讓旁人忍不住驚嘆,閤不上嘴的閃亮能力? 「能力發現剖析測驗」活用法!
- 都這樣了,還要繼續無效果的「一視同仁」嗎? 主導特質管理活用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