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解決問題的四個思考層!





解決問題的四個思考層~彭建文老師





這個好厲害
好有系統觀







解決問題如果卡…卡…卡
很有可能是
在這四個不同的思考層
各自有一些不順暢或不足的地方




  • 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否能主動發掘問題,豐田汽車啟推的提案制度是一種助力方式;主動辨識問題是否是現階段最需要被解決的Right 問題,對的問題需以較高的格局-對組織/對客戶/對部門/對社會,依此類推;對的問題還要用時間軸/空間觀與立場不同型來辨識

  • 解決問題的動力:老師分享一個研究,職場每隔七年,會有個低潮期,該時期解決問題的動力會較弱,一般來說公家機關內的動力也不高,民營機關就需看文化

  • 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訓練與養成

  • 問題不再發生的能力:如果前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夠深厚,就能夠找到真因,就不會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就較不易再發,若再加上問題解決後的流程管制與維持,這部份的機率就會更大幅降低



彭老師主要上課主軸是上述思考層的第三部份,透過有邏輯有系統的方式培養鍛鍊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每走過一次該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都在點點累積一些邏輯解題實力進入自己的血肉之中,簡單可操作,卻實用無比,隨著時間隨著遇到的實務題目,練功兼升級,一舉數得




其他的三個思考層
在這裡加進來,很讓人有全面整體觀
建文老師課中也有帶到其他三個思考層
(多寡的
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的意識/問題不再發生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動力)


反觀平日自己在教練晤談時
遇到許多的來談者
卡在他人生的問題前時


有時不見得是他個人能力卡住
大多數是卡在其他的三個面向


很有趣的是
我的教練會談服務
很能協助其中的三個面向(以可協助的比重程度排序,依序為發現問題的意識/解決問題的動力/問題不再發生的能力)


但第三個面向
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相較需要一些時間養成與培力


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用
很實用的地圖對照
可以一下子看清楚在解決手上棘手事上
還各需在哪些構面
補足所需
亦或調動什麼構面的資源來幫助自己
克服手上棘手課題




以實際生命課題為例
在外人看來很糟的情境
自己卻不打算挽起袖子處理
就是卡在 
1思考層(發現問題的意識)
根本不覺得是問題

老師舉了一例子
現況是「不開心」
內在設定值也是「不開心」
那在當事人認知中
這就不是問題


解決問題是要付出代價的
當事人不覺得是問題
自然不會要啟動解決問題模式


好妙


教練晤談的許多對話模式
就是在處理與釐清這些部份
有時是換框,有時是挖掘出內在目標,
有時是像鏡子一樣
協助當事人看到現況或盲區慣性

再者,
如果不對解決問題抱持希望與正向態度
那就通常卡在第2思考層─解決問題的動力


這個牽扯很廣,也可以很深
可能是職場慣性、職場文化、自我慣性、自我文化,
也可能是看不到成功的方法步驟與可能性


比較涉及
晤談會談時
當事人希望感的構面
以及信任連結的部份
或許未來另章再談


總而言之
這是很好用的
解決問題思考地圖


很值得在卡題時盤點運用


祝福大家
解題順暢圓滿
活出衷心想要的人生


安璐
106/1/11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