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我就是不厭做!」心理反抗機制

百年古厝


「快去洗碗!」
「妳很奇怪耶,我就正要去洗!」
「妳這樣念我,我就不想去了!」

晚上
晚餐後
姐姐和我的對話

慕然間,感覺似曾相識,

像是小時候我媽媽叫我去做
我本來心裡正打算要去做的事
心整個滿滿從心底湧起
一波波的反骨厭煩感受


突然讓我想起
好久前讀過的
心理反抗機制

「如果某人要你去做某件事,
即使你本來也許願意,
但你很可能變得不願意去做。…

它一直是企業主管、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及為人父母者 的頭痛問題。

事實上,要你去做某事的人
愈用力──叫得愈大聲、愈堅持、用恐怖的後果威脅你──
你會愈不願意去做,
你也愈不可能去做」  ~麥可.潘德隆

6個問題,竟能說服各種人一書中,
有記載一個廣為人知的有趣實驗(p.25)
充分說明人們的這個傾向:
「人們傾向避免選擇別人要他們做的選擇,
卻會選擇別人要他們避免的選擇,
即使是對原先感興趣的事物也一樣。

人們就是這麼不喜歡別人告訴他們去做什麼


該段落還描述了
大多數人經常收到的高威脅性訊息
如「你的成績最好考好一點,不然進不了好大學」
「你得減肥,不然就等著得糖尿病」
「你得負起更多責任,不然我就讓你走路!」

以及傳神地描述出
大多數人對威脅的反應不佳。有時他們會直接跟你爭辯
「你不能開除我,喬伊做的事更少,他還經常遲到!」
「我祖父的飲食習慣比我還糟,他活到九十二歲呢!」

表示不在乎
「那就儘管開除我啊!」
「反正我不想上大學」
「該來的總會來」
(這真的很傳神,我經常收到來自姐姐口頭表示的不在乎,唉~)


那到底該如何做才比較好呢?
耶魯心理學家麥可.潘德隆的建議

發生效用的是強調對方的自主性
而不是強調後果
掌控自己命運的感覺
比遠離所述威脅重要得多


例如書中有兩段同樣提供使用牙線的資訊
但說法不同,成效也不同
個人覺得很值得反覆咀嚼

在這僅摘錄「低威脅性」訊息,
強調自主性及對方自己決定的權利
以供自己時時複習之用,
有興趣看「高威脅性」訊息之對照組者
請再自行參閱該書之第27頁

「…多數人會同意,使用牙線是值得慎重考慮的習慣
牙齦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
例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肺炎,
因此你可能會考慮養成使用牙線的習慣

如果你已經在使用牙線,就保持這個好習慣;
如果還沒有,現在是開始的好時機,
其實你今天就可以試試看,
使用牙線非常簡單,何不試試看?
你可以訂下目標,從今天開始的一星期,每天都用牙線清潔。」


回頭仔細一看
書中對照組文字
很心驚呀
很是我平日無意識的說話模式呀
慎之慎之

可能好幾次
不小心引發
對方(晤談對象/孩子/同事/任性與常反骨的自己…)
內心的心理反抗機制
弄巧成拙
而不自知

確實是身為促成改變或擔任改變歷程陪伴者之
夥伴教練需好好練習與熟知之事呀

謝謝我們姐姐的啟發
謝謝宇宙給予的訊息

祝福
大家

好好梳理自己和他人的心
讓衷心想要的改變發生

安璐
104/07/20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