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能力的迷思之一二

和這麼多的來談者聊過
發現一個很常見的迷思

關於「能力」

常有人怯生生地說
「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夠不夠格
可以勝任自己喜歡的工作?」


這個問句的背後
其實來自兩個迷思

好多人都以為
能力是天生的
與生俱來的 (常見迷思一)

要不就是有
要不就是無
二元的黑白觀念 (常見迷思二)


但其實
能力不是全有全無的概念
而是有百分比的
而雇主也不一定會只選取絕對的「有」該能力者
會是用相對概念的通盤考量

例如
選取會計人員
有會計做帳的能力
甲有95分,乙有70分,丙有65分

雇主不一定會選擇甲
可能會考量到自身企業文化與某甲的適合性
例如某甲年資較深,工作態度配合度相對不優,
但雇主該企業處於開創戰鬥期,事多且雜,
考量到若錄取甲,甲的留任機率可能不高

該職務可能需要偶爾多處支援,可能是總務事務
所以就可能雇用丙,因為該員為男性,且支援配合意願高,學習能力OK

也或可能需支援事務多是人事行政事務
需要較貼心與細心的人員
所以就錄取個性特質較適合的乙

是一種通盤考量
相對性的選擇
不是選擇最好最優的
而是選擇最適合的

——–

能力天生的概念
也是很常見的迷思

這是一種很固定的思維
或許天賦會有先天的差別

但其實我們生活中與工作上的許多能力
不是只靠天賦而來

就算有天賦
若沒有一定機會與時間的淬鍊
也不一定會變成能力強項

而每一位人
可能不單只有「一項」天賦

發現我的天才: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
書裡也有提到此概念

「能力:在一種活動中
持續且近乎完美的表現

天賦:天生且自然重複出現的思想、感覺或行為模式
且可帶來效益,還不算能力
只是最大潛能範圍

知識:實際的知識(內容)實務的知識(經驗)

技巧:累積知識轉化的連續步驟

能力= 天賦+知識+技巧」~Marcus Buckingham,Donald O.Clifton,Ph.D


是一種「成長思維」的概念
而非「固定思維」

哇! 好關鍵! 定型思維與成長思維



我常舉一個例子
一位媽媽
在結婚有孩子前
完全不具備打蟑螂的能力

但日子一久
家中打蟑螂最厲害的
就屬她了
只要蟑螂出現
孩子們第一個呼喚的就是她

這能力
自然而然
隨著生活就慢慢養成了


所以我跟來談者分享:

能力的累積模式



多來自生活需求的帶動


與周遭人需要的帶動!

而不一定只關乎於
是否天生俱有
而更重要的是
妳想成為怎樣的人
那樣的人(妳想成為的人)
想擁有怎樣的能力
而妳如何
在生活中
有意識地栽培與管理妳的每項潛能
用適合妳的方式
與適合妳的步調
持續不斷、點點滴滴的累積!
祝福大家
順心圓滿地擁有自己想要的能力
活出衷心想要的人生
安璐
105/6/22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