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覺得我今天的課程中,有什麼需要改進之處嗎?」
一次教練培訓基礎班帶課結束
其中一位全日保持認真嚴謹學習態度的學員
在個人提問完成後
又問了一句
「放輕鬆」
「平常多運動,讓身體和心智連結」
「發掘與抓準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
而不是忙於滿足他人說出口與未說出口的需求」
後來我給他個人的小建議
怎麼看,都像給我自己的建議,哈
培訓工作的關係
總是遇到許多認真的人
與許多超級超級認真的人
看到對方的狀態,
反思自己無形中所受到的限制
「認真的孩子最容易踏入一個陷阱:
使命必達的『What 陷阱』
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
我自己也是某種程度的乖寶寶、好孩子
其特色就是目標導向
有榮譽感、在乎成果,只要一被交代任務就戮力前衝
想著該做什麼事情,才能達到目標。
這個『What 模式』在考試時看不出盲點,
進入職場後卻發現
事情的發展常不如預期,
……
因此,凡事先問Why
變成很重要的習慣」 ~郭奕伶,商業周刊總編輯
這位學員
在教練晤談練習時
特別注重
「How to」與「What」
因此特別讓我聯想到這段
最近新一期的商周內文
從小教育的關係
自己確實也是某種程度的乖寶寶
近年來
有察覺這種無形的制約
也邀請
和我相遇的夥伴們
也許是晤談來談者
也許是工作坊學員
一同來自我察覺
一起跳脫好孩子的陷阱
活出
自己想要的人生
安璐
104/8/23
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