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機會,在旁邊聽著兩朋友談話
A朋友心情沈重,臉色糾結地說道: 「我有次有機會見到一位朋友的朋友,他是接受多家媒體報導過的一位企業家,他以做許多公益事務而聞名,但他竟然很誠實的說道,做這麼多善事,不求名利是騙人的。這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打擊。我真的很不喜歡這樣不發自誠心的善意舉動與行為。」
A朋友繼續說:「之後的隔天,我跟同事開會空檔時聊到此事,比我年輕十歲的朋友反問我,如果有兩個人,一位是真小人,一位是偽君子,你一定要跟一位合作,你會選哪一位? 我回說,我會選真忱的好人,如果真的沒有,退而求其次,我會選偽君子,畢竟偽君子還願意向良好德行靠近。然後我問我同事她會選哪一位? 她說:我選資源多的那一個」
B朋友突然笑了出來
A朋友略顯不悅,心中OS 我講得這樣痛苦,你竟然笑出來?
B朋友趕忙解釋「我笑出來是因為你同事的回答,她會這樣回答,代表她是哪一種人? 真小人? 還是偽君子? 肯定是真小人,這才是我笑的原因」
B朋友接著問:「你要聽我的見解嗎 ? 」
A朋友面無表情點點頭
B朋友說:「像我們這樣純的心,看別人的心,是一清一楚的,以前的我也跟你一樣,常常會為了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心情起伏動盪,後來,現在的我心心念念只在『把自己調整好就好』,不再去分辨對方是真小人偽君子,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絕對不需要這樣分辨,對嗎? 所以,我用稍微開闊一點的心思,或許自己也不是聖人與賢人,我把這樣的偏見放下,人是一個過程,只要他走在正向的路上,只要他願意做,在這路上 (善的路) 能盡多少心思都OK。我相信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調整好就好,包括心思,就是盡心」
A朋友點點頭:「雖然和我現在心裡想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有理解,謝謝你」
────────────────────────────────────
這時我想到
不久以前看的一部電影
《心靈小屋The Shack》
「電影中心圍繞著主角Mack的心路歷程,從「陰霾」到「放下」的過程,透過宗教、神明等等包裝,讓我們重新審慎思考自己的人生。」~ [有雷劇介&心得]電影──心靈小屋The Shack <學會原諒,學會放下>
劇中有一段主角走到一山洞,和一位自稱「智慧Wisdom」的女性進行一場精彩的對話,
那位山洞中的女性的一句話
很令人印象深刻
詳細話語已不復記憶
但她的語意是深深刻在我心上
概意如下:
「所以你是想擔任審判官的角色嗎?
如果無法清楚分辨出來
什麼是惡什麼是善
如果無法在兩個孩子中
硬選出一個下地獄
兩個孩子都是孩子
就如同你和那你認為他作惡的人
都是天父的孩子
若真有罪惡
後果自然會來的
不需要你擔任審判官的」
觀影時
這一段深深地打到我
因為我超級容易評判人的
用自己很主觀的標準
慚愧慚愧
又回想起
數年前參與孩子們讀經班時旁聽到的一句話
也是不用自己道德標準,論斷他人
剛也看到一文
其中一段:
法律是「他律」,意思就是說是強制性的,是社會對人類的要求;
道德則是「自律」,是人對自己的要求。
也回想到之前何飛鵬社長寫的書中
橄欖球的譬喻
結論
不論他是真小人,還是偽君子
停止論斷別人,把自己調整好就好,包括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