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職涯諮詢晤談
遇到一位年輕人
很認真的年輕人
所在地區的所有想求職的職務
都已經面試「好幾回」
說「好幾回」真的不誇張
都面試到
該公司人資一見到她
就說
我們會跟主管討論
等通知
不斷地嘗試
只換到
很多的
「等通知」
讓她感覺很喪氣
輔導她的同仁
也急急地想知道
「點」到底在哪兒?
——-
先說一段
我最近的感受
暑假陪孩子看黑子的籃球
裡面有一段
黑子的夥伴
在要開始進入淘汰賽時
教練說
每次都需全力以赴,輸了一次就等明年了
回的一句話
「不是等著被選擇
而是主動爭取」
「社會人和學生的差異只有一點
那是什麼呢?
…
學生只要思考自己的事情就好
社會人必須思考別人的事
也就是
是否有貢獻意識
…
所謂的貢獻意識
對別人產生價值
有所貢獻的
就是社會人
但是
很少學生理解這一點
認為求職或工作需要技能
求職完全不需要知識和技能
一點也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的是貢獻意識
在這裡的學生自以為是客人地活著
學生來上課是等著老師教
你從前也是這樣吧?
的確是
可是
社會人不一樣
假如社會人來上課
就會思考自己能否對那堂課有所貢獻
提出有建設性的發言或提案
如今的你就是如此
你現在不只是單純地在接收我說的話
是啊!
舉例來說
哈佛商學院是一所要花將近兩千萬日圓生活費學費念的學校
但是
儘管花那麼多錢
老師也不會一步步地教導
反而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發揮領導能力
也就是說
學生必須對課程有所貢獻
如果沒有這種意識
就不要來上課
所以
整間學校學術風氣鼎盛
學生在課堂上切磋琢磨
結果
學生受到更高品質的教育
公司也是如此
年輕人必須主動工作
否則的話
大可以不去公司上班
從『被動』
化為『主動』
從『自我意識』
變成『他人意識』
這種轉換很重要
原來如此
年輕人必須從消費者變成生產者
第一步
就是貢獻意識
相關知識會隨後而來
人只要能自動自發
半年就能學會所有事情
就像你一樣」~ 山口揚平,就算十年後世界崩壞了,你還能生存下去!:解答你的不安,讓你自信找到變動中的立足點
回到文初的那位年輕求職者
很主動地不斷地碰壁求職
就是「主動」了嗎?
那是「自我意識」的趨動,還是「他人意識」呢?
再摘錄之後的一小段
「面試時或試用時期該說的是
現在這個當下
自己能以什麼身分有所貢獻
過去的實績和技能會替這一點背書
接著訴說將來能如何貢獻
這樣就夠了
撿垃圾 或影印
什麼都可以
說一說自己能貢獻的事!
…
社會是一個僅以
對別人有所貢獻為基礎所成立的空間
首先
我希望你將這個概念徹底地銘記在心
如果聽到這種事
學生一定會困惑不已
…
也就是說
要站在該貢獻的對象的角度
思考、分析、行動
…
無論是想受歡迎
或學習
健康
事業等
世上所有事物都是技術
年輕人沒有做不到的事
…
所有的事都只是
外在
內在努力不懈的結果
而技術
反覆就是一切
能透過持續地努力獲得」~ 山口揚平,就算十年後世界崩壞了,你還能生存下去!:解答你的不安,讓你自信找到變動中的立足點
這可能就是
那個「點」
從『被動』
化為『主動』
從『自我意識』
變成『他人意識』
這種轉換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但不代表它很容易轉換
反思自己
也經常會跑掉
會習慣於以自己意識思考與行動
或很慣性地把自己當做「人生中的客人」
很被動地因應著所有人事物
之前在路上看到一句話
「整天無所事事
是人生的消費者」
人生難得
暇滿難得
好好把握
做出自己想要的「 創造」吧!
「所有事的開始
都起於一個決定
就如種子」
快快播下
屬於妳自己的種子吧
在妳的人生中
妳是「主動」?
還是「被動」?
在社會中
妳是具有「他人意識」的人?
還是只有「自我意識」的人?
祝福
跳脫常見錯誤
親手開創屬於自己的創造性未來
安璐
105/8/30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