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很榮幸再次聽到張寶幼老師的分享!
今年一月初的時候,因為朋友AMY的介紹,
有機會聽到她的講座
聽完課的感受,很驚奇
講座現場一隅 |
一開始沒有覺得很厲害,
可能是
因為帶著很大期望匆匆趕場前往(久仰其名)
她不像很HIGH的老師與名講師
不是很會帶動氣氛的類型 (其實是因為她之前身患嚴重帕金森症)
而且一開頭,就是我很頭痛的數學題為開場
所以一時間很難進入
但漸漸地,
一個又一個的實例與小遊戲小活動
一步步地被她引進去的全神貫注
真的很令人佩服
更令人驚奇的是
她的講課「後座力」好強
每次回想起來,眼眶都會泛紅,淚珠都會在眼眶裡打轉
深深為她分享內容中濃濃地的愛與實踐力所感動……
把上週五的內容擇要,整理分享如下
我們要確保的是孩子不再犯錯,而非犯了錯,不告訴你 |
用最近學到的黃金三分隔筆記法做整理筆記,
我下的標題是:愛之道
教養出自信自在,有品行態度,會自主學習的孩子
3要點:
- 有所不為,有所為 (各3點,詳見之後第二頁整理)
- 要給孩子「正確有意義的」練習
- 主動學習,成為有能力給孩子空間的父母
當孩子抗拒學習時,我們要救他! |
「當孩子抗拒學習時,我們要救他!」寶幼老師如是說,這段也滿令人震憾的,重新釐清,究竟我們的重點該放在哪兒才是正確的:
我們要的是孩子平時日日讀書,而非只有考試時讀書
我們要的是孩子「學習」,而不是要他「做功課」
我們要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
養成他們唸書習慣,
教導他們考試策略
這真的很重要,不然很容易迷失在平日與孩子間功課的拉
鋸戰而忘了我們父母老師的初衷呀~
學校這週就是段考了,但我仍然覺得孩子習慣這事少有一夕間轉變的,絕不可能上週五聽了講座,孩子就突然從抗拒學習變成喜歡學習學校科目,從臨時抱佛腳變成日日讀書,所以,現在他們若願意臨時抱佛腳都是件好事,至少他們在乎,至少他們願意多多少少讀一些,事實上也都可以藉由每次每次的多讀一些,累積一點
同時也期望,未來從我們開始引導他們從平日就日日讀書,日日學習,這是一條改變之路,可以從微小的轉變開始,從我們心中抓準方向(要他們真正學到能力),從看他們的角度開始…
孩子現在表現不佳,不見得就是懶惰不用心 |
孩子現在表現不佳,不見得就是懶惰不用心
這件事,寶幼老師現場在課堂中做了示範,白板的回答人數與現場人數的落差,我就是其中一位,但如果咬定沒回答問題的我是懶惰不用心,我是怎樣也不肯承認的;如果如此咬定的說我如此,我肯定會跳起來防衛辯解,也會很生氣,對後面的學習也不會有幫助。
但,小小反思一下,平常卻很常這樣咬定孩子,只要她沒做到什麼,懶惰不用心不聽話不專心不認真…的標籤就直接迅速的貼到她身上,而且會講到她沒有辯搏的機會,或如果她辯解,就會再貼一張,態度不好
慚愧,真的在背道而馳,原想要她好好學習,要她日日讀書的,卻不斷打擊她的成就感、學習興趣與信心,反而變成只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太糟啦……還好,一切來得及,隨時可以做0.01的微小調整,一點點一點往我們真心想要的方向調整
在這也分享一句,上次在親子天下看到的一句話:
「不要低估孩子想要求好的心,
也不要高估他自律的能力」
也聯想到另一篇能力發展的四段圖
那到底該如何做呢?
有所為,有所不為 |
有所為,有所不為
三件事不能做:
- 不隨便斥責孩子懶惰不用心
- 不強求孩子考100分
- 不責求老師更厲害
三件事要多做:
- 不只看短期分數,更重要的是培養可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與對學習的好習慣
- 孩子做錯時,看看他會了什麼,幫他打個大大的勾(如會了除法打勾),然後說明還有什麼需要再處理,學會用超大放大鏡找孩子優點)
- 父母老師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堅定、持續、明晰),不因短期結果而動搖(例如不及格)
沒有懶惰的孩子,只有還沒被啟發的孩子 |
要讓孩子做「正確有意義的練習」,
這也很震憾我
引發我的反思
那什麼才是「正確有意義的練習」?
不是盲目不斷重複地練習
不是導致挫敗放棄的難題
同一個題目,
對不同程度的孩子是不同題目
真正的問題,
會刺激孩子思考
讓孩子累積基本功
「適合孩子現有能力,有挑戰性的題目」
「可刺激思考,刺激解決問題能力養成」
「可多培養分析、綜合、評價之能力的題目」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智力也不是只有一種指標,也不是只有用國英數理來衡量
就可以適應未來多變多元的環境
多元智能的角度
值得帶入生活中
最後
祝福大家
能讓孩子常常看到「規律」
常常連結不相關的東西
常常在生活中充滿好玩的發現
充滿發問機會
一起教養出
自信自在
有品行態度
會自主學習的孩子
安璐
104/3/30
謝謝AMY的介紹,才有機會親炙大師
謝謝秀玲會長大力安排,謝謝玉明輔導主任、春男校長與許多學校同仁支持協助這講座的舉辦
感恩大家 ~
參考連結
- 筆尖思考術─黃金三分割法筆記術 ~安璐
- 能力發展的四段圖~在關鍵時刻進行情緒輔導 ~安璐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