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鼓勵與糾正的平衡~許多鼓勵,適量糾正~026

 
一九九O年代起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興起,重視鼓勵與正向語言的重要性,但是身為父母、主管或教練,完全只用鼓勵與正向語言就夠了嗎?會不會反而害了對方,讓他無法適時知道自己可以調修之處?


這應該是
很多有責任心,恨鐵不成鋼的父母、長官在接觸近些年鼓吹塑造正向鼓勵環境的教養與管理思想時,心中存有的疑問。


在這邊把之前看過的幾個鼓勵與糾正的適當比例,整理如下:

鼓勵要夠多,糾正也需適量




「想維持員工的工作動機,要注意批評與讚美的比例,通常批評1次要讚美5才補得回來」~經理人月刊,參見連結
 
 

「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婚姻研究的先驅,提出5:1的黃金比例,正面互動與負面互動的最佳比例為五比一,高特曼說,夫妻正負面互動的比例若接近五比一,婚姻成功的機率很高。若趨近一比一,恐怕會以離婚收場……七百對夫妻,十五分鐘交談,十年後追蹤預測準確率高達九四%」~Tom Rath, Donald O. Clifton, 你的桶子有多滿?


「黃金比例在職場上也很重要,最近的研究發現,職場上正向與負向比例超過三比一的團隊生產力較高。不過,芭芭拉.佛雷德瑞森(Barbara Fredrickson)與馬賽羅沙達(Marcel Losada)的數學模型發現,這個比例也是有上限的,超過十三比一時情況反而惡化」


「正面的態度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完全忽略負面因素可能導致偽樂觀,不僅不利生產力的提升,甚至會造成很大的困擾。…但多數人都不必擔憂超越上限,一般企業的正負比例根本是嚴重不足的,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Tom Rath, Donald O. Clifton, 你的桶子有多滿?


 「請用四一原則,也就是獎勵四次,才能責罵一次。這也是行為科學管理中很常見的方法。通常,人對被罵的印象,會比被獎勵來得強烈。因此,用四個獎勵一個責罵的比例,就可以讓部屬在心理上比較平衡也不至於摧毀他的自信。若總是用責備的方式管理部屬,這只會讓人長期處在高壓的環境下,不管對個人心理或團隊氣氛,都只有不良的影響


或許,對於處長W而言,要開口獎勵部屬是一件非常難為情的事。其實,只要簡單地說一句:『做得不錯』就一定能看到部屬滿足的表情,部屬獲得獎勵後,下一次即使不再特別叮嚀,他也會積極投入工作。這比起從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指導方式,不但讓部屬更有成就,主管也能更輕鬆帶出自動自發的部屬」~石田淳,這樣下指令軟爛部屬變能幹


「情感性存款,讚揚與批評的比例,企業三比一,家庭七比一,指責性的批評,需有足夠存款或外面相對機會少才可以」~史蒂芬柯維



 「愛的首要法則有三項:接受而非拒絕了解而非論斷參與而非操控。實現這些法則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選擇,是基於人類本有的價值,而非對方的行為、社會地位、教育水平、財富和聲望。

…有時人們極力想改變…對方,用盡各種辦法引導對方走上正途,結果很容易掉進一個陷阱,使用虛假愛的法則─論斷,拒絕和操控。…換句話說,他們用愛來達成操縱和控制的目的。這種作法會令對方覺得,自己的看法遭到駁斥,以致於對方會拼命保持自己原來的模樣。

…當你徹底接納對方,你就是在鼓勵他們,使他們成為更好的人。接受對方並不表示饒恕對方,或是同意對方的意見,而是肯定對方本有的價值。 你承認他們用特定的方式思考和感覺,讓他們不必力求自保。當他們不用耗費精力防衛自己,他們就能回歸良知,發揮成長的潛力。」

「愛的法則之所以重要,…它肯定了人的基本價值。要是接受過無條件的愛,一個人就能跟隨內心的羅盤,自由發揮潛力」~與幸福有約




這是發生在我第一次當上主管的時候的事情。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章。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翻成白話文的話,子夏說:『士大夫應該先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後才去指使他們去勞動,因為如果沒有信任,百姓會認為自己被虐待了;士大夫應該先取得國君的信任,然後才去勸諫他,因為如果沒有信任,國君會認為自己被毀謗了。』

…所以到底什麼事情該作什麼事情不該做,決定的從來都不僅止於事情的本身對或不對,相反地,天時地利人和,往往缺一不可。我常常會用銀行存款來比喻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平時存夠了錢,偶爾提領一大筆錢是沒有問題的;平時就沒有什麼積蓄,臨到需要用錢,就未免捉襟見肘、甚至破產

  只是好像,年輕時的你我都不太懂得這個道理就是了。」~在管理之前,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萬惡人力資源主管所說的經驗,在個人時任人資主管時遇到一位年資頗深,有酋長樣貎與阿沙力性格之部屬時,也曾有不怎麼美好的經驗,那時便深深體會論語子夏所云那段話,深有所感,但那時還弄不清,怎樣可以在情感帳戶中存款?而且身為空降主管,新官上任,急於達成總經理交派任務目標,急於要求,急於糾正…當然下場就不怎麼美好了……(慘烈),但也是一種深刻的體悟與學習。


好友之間,也常有類似狀況發生,明明是一片赤誠的,心中抱持著「因為你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有些別人不會跟你說的難聽話或『直言』,一定要跟你說」,結果,嚴重殘害對方自尊,激起憤怒與怨懟,連帶美好友誼也折損了,如果可以秉持愛的法則,不是操控,不是論斷,善用情感帳戶的適當比例,生活中的好友可能需比照家庭間的情感,七比一比較保守,或許就可順利傳達身為益友的責任與心意。


上週在準備工作坊帶領時,有看到一篇網路文章,其中一段話很震憾我:「孩子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爭論反抗」,反思家中孩子之一在學校環境與家裡的環境,平日不斷的被糾正,林林總總包涵課業、態度、習慣與行為等等,只見她越來越會爭辯推責,而少有潛心思過與調整,年紀越長就越在「態度」問題上相持不下。經此反思,從上週起有意識的留意自己批評指責的言語,轉而看見她在言行表象下對愛的渴求,讓我聯想起,多年前啟蒙恩師所說過的:「妳和我們大家都一樣,都需要愛」,我和她一樣,需要愛;她和我一樣,需要愛。

僅是我個人觀念與停止做某些事之些微調整,竟看到明顯的變化,但自己慣性言行要做扭轉性的調整還真得很不容易,還需時時警醒自己,要意識到自己心中真正想望(由衷),而非受到當下情緒牽引而偏離。我相信我做得到(握拳)


史蒂芬柯維在「與成功有約」中提到,「情感帳戶可存入幾種主要存款:了解別人、注意小節、信守承諾、闡明期望、誠懇正直、勇於道歉、讚揚鼓勵」,也一併摘錄於此供參考,相信將有助於彼此情感帳戶的正向存款。


上週五,有實踐採用「四一原則」:
剛發起組成的上台技術練習互助團,沒有採用福哥書中的「直言回饋朋友模式」,而是一群願意真誠開放的有心精進朋友,採用「四一原則」做回饋,本來心中有點擔心,這樣會否造成沒有進步,後來發現效果很好,

一是時間流程可以充份運用,回饋很完整,在有限時間內大家反而可以充份交流,

二是在聽到夥伴給其他夥伴的正向回饋中,可以清楚看到實證,馬上看到如果做對某事,效果的立即呈現,也是一種很棒的學習,

三是在挑戰新事務又要上台的忐忑下,透過四一原則的回饋,可以適當抒解,又可以逐項累積微小的成功經驗,為自己充滿信心與接受再次挑戰的新能量。感覺好極了,充滿學習精進的美妙感受與希望感,太推薦啦~~


最後
祝福大家

沐浴在愛中
一同成長

安璐
104/03/09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

  


——————————————

「少力挑戰」回報 (3/1起為期一個月):
3/7, 3/8,3/9 早晨起床後有立即開始運動,足五分鐘(成功+1)
 
何謂「少力挑戰」?詳見此連結之最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