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學習_書/影片

人的朋友社交圈分為七層

看了一篇IC的文- 好書推薦-朋友原來是天生的
剛好呼應最近在思考的朋友議題

發現老天對我很好

在我即將跨入另一個五十歲的關卡時

幫我安排了一些生命事件的刺激,讓我清楚地感受到

我接下來的中老年生活中,很需要重新建構屬於我的朋友網絡

很久之前有看過一段文字,要有樂齡的老年生活,除了健康之外,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朋友原來是天生的:鄧巴數字與友誼成功的七大支柱

—————————————-以下為摘錄書的一部份文字——————————————-


朋友,是激發腦內啡、帶來幸福感的重要泉源。

在一項為時7年、抽樣了近350萬人的研究中發現,人到了60歲之後,社交孤立、
  獨居和感覺孤獨等因素,會使死亡機率提高約30%!

友質、友量,有關係!

  朋友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羅賓‧鄧巴30年前就提出了「鄧巴數字」:一個人最多能保持關係的朋友是150人,其中關係最密切的不超過5人。

《朋友原來是天生的》是鄧巴全面研究友誼、人際關係的科普大作。

鄧巴認為「物以類聚」是有科學根據的,而友誼的誕生非常依賴時間累積。

友誼的誕生非常依賴時間累積

在初識後,大約需要45小時相處,才能變成普通朋友

他引述了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觀察取樣,發現他們在初識後,大約需要45小時相處,才能變成普通朋友;

後續需要在3個月內相處50小時,才能變成重要朋友;

最後晉級為最好朋友的人,則還要再共處100小時。

實際上,要成為「密友」,可能需要我們平均每天投入近2小時,日復一日的長久經營。

鄧巴數字

其中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鄧巴數字」。鄧巴數字一般介於100 至250之間,但典型規模在150左右,基本上它與個人所擁有的資源有關,因為個人的資源有限,因此我們可以付出的關係或社交網絡就會進行篩選,

也因此,依資源分配(熟悉度),我們可以將朋友劃分成莫逆之交(5人)、親密朋友(15人)、普通朋友(150人)、熟人(500人)、叫得出名字的朋友(1500人)。而隨著時間的遷移,這些人的面孔會在這個社交圈中產生變化,大抵只有最中心的5人(莫逆之交)不太會產生變化。

典型規模在150左右

————————————————–摘錄區為這條線以上————————————————-

莫逆之交(5人)

親密朋友(15人)

普通朋友(150人)

熟人(500人)

叫得出名字的朋友(1500人)

這個剛好呼應那天去參加活動時,帶領人畫的自我社交圈檢視內圈朋友的概念 (交朋友)

不同的是,這個有一個精確數字的參考

不管如何

朋友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

很值得在這上面多多投注一些心力與時間

會大大改善生命與人生的品質

祝福大家

常沐浴在光與愛之中

安璐

2022/10/30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