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光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是一種技能

我們的傳統教育體系並不鼓勵學生去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學校所教的,
只是從有限的人生選擇中去挑選「正確」的順應方式。
這通常與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沒什麼關係。
結果,大多數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抱持模棱兩可的態度…


但是,在創造的過程中,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
卻是有意義而且有趣的一件事



創造的五大步驟


  1. 把你希望創造出來的東西想清楚─可能是籠統的概念,也可能是具體的,可能很清楚,也可能是模糊的,有些創造者喜歡即興創造,有些創造者在提筆前就知道最後的模樣
  2. 掌握進度─可以透過訓練強化自己客觀檢視現實的能力
  3. 採取行動─也許你以為放棄的習慣是一種嚴重的性格缺陷,但實際上可能不是那樣,讓你的創造歷程繼續下去的,不是毅力、意志力或決心,而是邊做邊學
  4. 遵循創造歷程的節奏─創造歷程有三個不同階段:萌芽、同化、完成,每一階段都各有其獨特的能量與不同類型的行動
  5. 累積創造動能─每一次創造活動都會讓你累積關於創造歷程的經驗與知識,如此一來,你當然更有能力構思自己想要什麼,也更有能力實現自己想要的成果



————————–


以上摘自
最小阻力之路


這五大步驟和平日的教練晤談導引流程超相近的
很妙




想像一下,
你就是藝術家
你正在創造屬於你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


那個創作
就是你的人生


作者
客觀地描述了
許多人在人生中落入的來回擺盪循環(適應-反抗)
無法出脫


所有有一點點這樣感覺的人
都要好好讀讀這本書


什麼感覺?
納悶的感覺
為什麼每次企圖改變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場空?




作者是一位極富才華的音樂家與作曲家
發現了「結構」與「行為」的關係
他也是創意科技公司與弗利慈顧問集團的創辦人
及抉擇點公司的共同創辦人


他用「結構」的切面
來剖析許多人生課題狀態與組織
很有趣
裡面還有「自然」的面向
很迷人


有一句很具洞見的話
結構決定行為




好有畫面
突然之間,好像看到自己在職場與生活課題中不斷地來回擺盪,就像是揮汗雨下的老鼠努力著跑著,明明就很努力了,卻總是停留在原地,明明感覺著自己的前進,卻一直沒有舒暢喜悅的達標感受,
然後這時,視角一下子拉開往上,忽然看到了平日跑跑跑的圈圈,較有系統觀的「結構」
一下子就明白了許多事


結構決定行為


好有洞見的一句話
人生可以用
職場也可以用
組織也可以用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
「你無法在問題發生的同一個層面
思考出解決方案」


或許也相應著
這個洞見

書中有三大洞見

  1. 你的生命就像一條河,你所走的人生道路,都是最小阻力的
  2. 最小阻力之路是由你生活中的潛藏結構決定的
  3. 人生的根本潛藏結構是可以被你改變的



說到底
究竟要如何突破現處的結構呢?


覺察
現有現處的結構


啟動
創造歷程


持續
累積動能




這三點是目前看完三分之二的領悟
之後全完成時
再另篇跟大家分享……




祝福大家


活出衷心想要的人生


安璐
106/1/16






參考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