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尼特族,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而未從事經濟活動的非勞動性人口

因為在準備一個有關輔導尼特族的團督,
找了一點資料,把這些相關資料連結上來,供需要的人運用






自己不太喜歡被人貼標籤
也不喜歡自己去標籤他人

所以一開始找資料時
心中有些抗拒
因為實務上來說

這些來談者
對我而言
每一位都是很真實,活生生的人
都帶有他結構性的痛苦與困擾
出現在你面前

而不能單一以一個標籤去論斷他
換個角度來說
如果你認為他是尼特族
某個程度上
你就很難真正的創造出空間
一個與他連結的空間(平等關係,而非上對下,而非拉出界線的關係)
進而可以讓他能在其中啟動改變的空間

平心而論
如果自己遭遇類似主人翁的處境
真的就會做出和他截然不同的選擇嗎?
可能不一定
結論,我不喜歡稱來談者是尼特族
對方就只是年青人
在工作上暫未啟動的年青人
就是待業青年


以下一些資訊連結:



————————————————————————————————————————–


尼特族定義


以下資料來源:傘下的新鮮人 漫談尼特族 鄭心舜


尼特族(NEET),
一個源自英國勞動政策上用來劃分人口的分類名詞。原文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泛指的是離開教育體系後,不願意繼續升學、就業、進修或參加職業輔導,而閒置在家的一群非勞動性人口。


————————————————————————————————————————–
以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尼特族

尼特族英語:NEET,全稱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尼特族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
2013年在英國,18歲至24歲的青年中,有1/5無工作,倫敦有12萬名16歲至24歲的尼特族,平均每4名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業,是30年來最高紀錄[1]。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歐盟各國,特別是東南歐國家家庭觀念深厚,有些屆齡中年還仰賴與父母同吃住,部分地區全年齡整體失業率甚至高過西歐城市的青年失業率。

名稱
它被認為是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主要在已開發國家和人力資源嚴重過剩、經濟高增長、生活水準高國家的青年階層中產生。
香港則稱之為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的青年);
美國稱為歸巢族,意指孩子畢業又回到家庭,繼續依靠父母的照顧及經濟支援;
中國大陸台灣也被稱為啃老族,靠啃食父母老本生活。
台灣有時也戲稱為魯蛇米蟲或者家裡蹲[2][3]。由於實際上尼特族(無業在家)與家裡蹲(不喜出門)所指的群體有所區別,故此現時多仿效日本直接以尼特族稱之。

詞源

這個字詞開始被廣泛使用,起自於英國1999年,一份來自英國工黨政府受社會排斥學生輔導小組Social Exclusion Unit,簡稱SEU)的報告。[4][5][6] [7]

在此報告前,則是以「地位零(status zero或Status Zer0)」代表相同尼特族的意思。安迪·佛隆(Andy Furlong)寫到,開始流行使用尼特族,主要是因為尼特一詞在英文也帶有「沒有地位」的負面聯想[8]
上述的分類,在其他地方政府的報告中,又另外把尼特族一詞重新定義為填答者
沒有工作、也沒有尋找工作、沒有照顧家人、沒有放無薪假、沒有在旅行、沒有生病、沒有身心障礙、沒有做志工服務、同時也沒有在進行其他不特定的活動



————————————————————————————————————————–
NEET 出自 萌娘百科

泛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年輕族群。
原意指十六歲到十八歲不上學、不就業的人。
從英國傳入到日本之後,擴大到十五歲至三十五歲。
分為主動型與被動型,以及瞬間型、挫折型、穴居型和躊躇型。
————以上摘自《神的記事本》

————————————————————————————————————————–


日本學者 Yuyi(2007)認為日
本的尼特族包含三個族群:
積極尋求工作
者、
想工作卻沒付出行動者、
和不想工作者。

而歐盟(Eurofound, 2012)則認為歐
洲的尼特族含括包含下列五種族群: 
1.傳統失業者(conventional unemployed):短期和長期失業者 
 2.無法就業者(the unavailable):有家
庭責任(如育兒)、身心障礙者
 3.無連結者(the disengaged):不想工作並從事危險或反社會生活型態者
 4.尋求機會者(the opportunity-seekers
):積極尋求工作機會而未得者 
5.志願者(the voluntary NEET):旅
行、追求自我學習(如音樂、藝術)者

————————————————————————————————————————–
特徵


撇開傷病因素,據媒體報導,可以發現他們多有幾種人格特質:
對未來沒有目標、想法較不切實際、人際退縮/社交圈封閉、對生活/工作多有抱怨、家庭過度保護等。



如果一切教育的手段,都以成績為導向,我們的孩子真有時間去學習、練習生而為人真正該有的技能嗎?
那些與人社交及相處的技能、處理衝突的技能、消化壓力的技能、經營家庭生活及個人時間表的技能、處理工作能有優先順序的技能、深入鑽研一件事情的技能……。





孩子變成「尼特族」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父母教戰守則


以下資料來源:尼特族》你家孩子 賴在家裡混?
家有「尼特族」孩子,父母親該怎麼辦?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感嘆說,尼特族的產
生多少是爸媽縱容出來的。





「家裡只不過多一雙筷子」
–>美國年輕人讀大學負50%的開銷,讀研究所時自給自足的比率提高到80%






「懶惰變會成習慣」從小養成做家事習慣
已經長大了、來不及從頭教起,
現在跟子女約法三章還是可以亡羊補牢




彭懷真提出「八分之七定律」給家長參考,
在人生第一個工作十年,即25歲至35歲時,每天清醒時間16小時,
要有八分之七時間(12小時)花在工作及交通時間。
要求子女作息,不要縱容孩子的懶散
「畢竟父母不可能供養孩子一輩子」
來源:尼特族》你家孩子 賴在家裡混?

———————————————————————————————
青年人失業,常是父母比孩子還急。但聽孩子說壓力大、薪資少,又鼓勵「回家讓爸媽養」。
職訓局中彰投區就服中心主任林淑媛說,青年未就業分三類,
「尼特青年」需要提高就業意願,
「失業青年」缺的是工作機會和職涯諮詢。
有人則是找工作時飽受挫折,長期下來變「怯志青年」,需先提高就業信心
———————————————————————————————以下資料來源:日本尼特人口的降低,是事實還是誤解?

「日本政府的就業輔導措施「地域若者サポートステーション」究竟有什麼功能呢?


事實上,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07年才開始的制度。大體上政府希望能夠針對年輕人提供專業面談、溝通訓練,以及在企業體驗就業等服務,以協助年輕人建立自信並尋找工作。目前日本政府一年投入了超過30億円的經費在進行此工作。對於希望尋找工作的年輕人,日本政府配合認可的非營利法人以及企業在全國建置了160個上述的據點。
然而,上述的制度卻被認為存在設計上的缺陷!

主要是接受了前述訓練的人,如果要透過公家管道推薦工作,只能透過一個叫做ハローワーク(Hello Work)的網站。然而,該網站上的求職者眾多,對於長期待業者或是家裡蹲的處境非常不利。
因為多數的日本企業很注重求職者的履歷是否連續,較不願採用履歷中斷太久的人!

一旦工作者辭職離開職場、在家裡閒置太久未工作,或者學生畢業離開學校後太久未謀得工作時,履歷就會出現中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有很多人接受了訓練,然而真正能接受推薦而找到工作、重獲新生的卻是相對少數啊。

根據觀察,曾經出現在日本的一些社會現象,往往在數年之後也可能會發生在台灣。台灣政府也應該正視年輕族群的失業與家裡蹲問題,否則時間一長,這樣的族群將衍生許多社會問題,甚至會影響國家的發展。」
———————————————————————————————
無法適應社會 缺乏求職方向
 「尼特族有幾個特徵。最明顯的是人際關係退縮,欠缺溝通表達能力,自尊心強又極端缺乏自信。」魏麗惠說,「另一個特徵是家庭經濟條件中上,從小不缺衣食,雖然親子關係疏離,但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成就特別關心。」
 「這些孩子從小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成長過程不曾為經濟擔過心,科系選擇的決定權幾乎都在父母,通常也很少有打工或到企業實習的經驗,」台北市就服中心輔導員蕭淑華表示,「他們進入求職階段後,缺乏明確求職目標,想法比較不切實際,例如一定要大企業、或薪資水準不能太低。」
 台北縣就服中心淡水站長王若芃,也觀察到相同的現象,「很多剛畢業的年輕族群在求職時,把找工作想得太簡單,對企業、薪資和工作內容設下太高條件,這是他們求職失敗最主要的原因。」
 沒有明確求職方向,又缺乏工作技能,讓這群從小備受保護的尼特族,很容易在「求職初體驗」就遇到嚴重挫折。魏麗惠認為,因為挫折忍耐力低,在無法面對社會壓力的情況下,他們乾脆回到家裡躲起來,進入熟悉的網路虛擬世界,逃避外界。「但是逃避越久,對他們求職就業就越不利。」

培養生活技能 比考試100分重要
 「家庭是尼特族現象最重要的成因,」賴香如表示,「要解決尼特族問題,就要從改變父母教養價值觀著手。」
 父母親過度保護,將孩子的學業成就和生涯成就劃上等號,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時間放在追求成績、才藝上,忽略經營同儕人際關係。賴香如說,「成績至上主義,讓這些孩子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學習,長大後無法適應社會,也就不足為奇。」
 「找工作其實是一門技能,」魏麗惠建議,如果家有尼特族,父母親與其用負面表達方式給他們壓力,不如尋求就業輔導資源,「讓專業輔導人員提供協助,是最有效的方法。」
———————————————————————————————
案例
我對我得未來感到恐慌… 
如同現在的凌晨… 
父母親都以為我睡了 
都以為我明早要去上班 
實際上呢… 
明天早上的我 會去網咖度日 
直到下午 
—————————————————– 
我從學生時代 
就是個班上吊車尾的 
沒有特長 
沒什麼優點 
我的體力差 
腦筋不好 
交際能力也差 
一般人總有一項特長 
我真的可以說是一無是處(我自己心裡非常明白) 
—————————————————– 
我畢業於三流公立高工 
五流大學念不到一半被退學 
我不會念書 也不曉得能做什麼 
我的體質就算昨晚睡12小時 
隔天在課堂上也是很容易會想昏睡 
當然我有努力過 但我竟然能一邊寫筆記睡著 
簡單來說 一般人眼中 我就是個廢物 米蟲 
—————————————————– 
我的錢…都是偷偷從父母那裏拿來的 
他們應該知道 卻默不作聲 
他們對於我有沒有工作 大概也有底 
但我真的不知道我未來該怎麼走 
約9個月前 我事在家裡小服務業幫忙 
我連招呼客人都2266 
原本父母想讓我接家裡事業 
但我做到最後真的…我真的做不來 
於是我就跟他們辭職 
想去外面找工作…九個月了我還在混 
—————————————————– 
這每天來…我心裡都在想我該做怎樣的工作 
一個月兩萬多的工作 
應該怎麼讓我過一輩子 
我也不會理財 一竅不通 
正如我所說 我連一個特長 一技之長都沒有 
就算是一個很低層的工作 
我都因為對未來恐懼 
不敢去做 我怕我存不了錢 
我怕未來 我一個人無法度日 一個月兩萬初 我真的很恐慌 
—————————————————– 
我現在每個夜晚都難以入眠 
我真的好希望我能夠一覺不醒 
我對於生活都感到害怕 
每天早上醒來 
又像是個噩夢的開始 
我也沒什麼人緣 
不善交際 朋友很少 
就是這種人類最簡單的交朋友 
對我來說都如此困難 
—————————————————– 
就算今天要我做壞事 
獲取金錢 我都辦不到 
我就是這樣一個懦弱的人 
也許看到這的人會對我感到很無奈 
但我真的不知道從何努力 
我好希望我能中樂透 
交到一個有錢的女朋友 
但其實我也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 
我已經26歲了 
當學徒也不知道會不會太晚 
也許也不會有人收了 
什麼工作 對於一個26歲沒長處 
又比社會新鮮人還不如的人能做呢 
身邊朋友 甚至比自己小的 都一個一個步上正鬼 
我離退役 已經三年 中間一半時間都如同現在 
行屍走肉… 
—————————————————– 
我該怎麼努力… 
才能讓自己度過這一生呢 
我真的好痛苦好痛苦 
我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 
像我這種人 到底該怎麼辦呢…
———————————————————————————————
案例
我哥哥是尼特族,這件事大概已經持續四五年了
問為何現在才上來發文,是因為最近越來越多人問到著件事,尤其在交了男朋友後,對方父母一直問到這件事,很尷尬
如果只是普通的尼特,我可能早就對他大罵了吧
但我哥是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所以才窩在家裡

———————————————————————————————
案例
資料來源:尼特族NEET
前幾天,Sylvia下班後遇上大雷雨就進去摩斯漢堡用餐並躲雨,這時聽見身邊正巧有兩位應該還在就讀大學或剛畢業的年輕男生對談,其中一位就說我將來無論如何都要跟父母同住(我差點起立為他鼓掌3分鐘),另一位朋友很不可思議的說為什麼?大家不都喜歡出去….搬出去….
這位奇男説我想陪父母最後這一程(我差點噴淚過去向他敬禮),對面那個朋友笑的東倒西歪,說你少騙人了。這位有為的年輕人很正色的說:我覺得能住在家裡吃家裡用家裡真的很省錢…….不用貸款買房子如果沒上班也…..能活下去(我差點走上前巴他的頭殼)。
尼特族→御宅族→繭居族→米蟲→寄生蟲…..
就像細胞分化的速度般的快速,不斷在我們的身邊擴散著,是我們需面對這個具體的社會現象了。

案例:

———————————————————————————————

解法


在金錢的態度上,只有大約24.1%的父母採取「一毛都不給」的態度。財經作家劉憶如說,父母必須要畫清界線,講明「最長半年內,我只供你吃跟住,其他的手機費用還有跟朋友出去玩樂的費用,我一毛也不出。超過這半年之後的所有費用,你要自己想辦法。」同時,父母一定要說到做到。

面對失業兒 父母要做到33不要
1.要釐清孩子對工作的態度
2.要孩子提出就職計畫
3.要孩子負擔家用或以工計酬

做到上面3項原則後,還請記得,千萬不要犯以下3個錯誤:
1.不要讓孩子要多少給多少
2.不要透過人脈幫忙安插工作
3.不要每次見面話題只談「工作」
———————————————————————————————

(一) 要同理與接納:可傾聽孩子不升學或不就業的原因,是「不想讀書」還是「學習挫折高」,還有是「找不到工作」還是「不想工作」,瞭解孩子狀況後,再深入討論並對症下藥,例如學習能力不足或是興趣不符、是履歷表及面試技巧不佳,或是害怕面對人群…等,皆需要父母的瞭解與接納。

(二) 要培養責任感:雖然不升學、不就業,仍可提醒孩子從生活的小細節做起,例如:衣服要自己丟到洗衣籃、要共同分攤家事、做一此自己喜歡的事、要自己找職缺…等,讓孩子理解如何對自己負責。

(三) 要尋找真正的興趣:還擇與自己興趣相符的科系或工作,自然會投入較多的心力進而增進知識、技術及敏感度,因此,聽聽孩子分享生活上著迷的事物,進一步討論可以選擇何種科系及工作,例如孩子對美術有興趣,可以從事美術老師、視覺設計、影片後製…等,或者協助孩子透過標準化的心理測驗,找出他們自己的優勢,必能提昇孩子的就業與工作意願。

(四) 要鼓勵自立:孩子無法一輩子在父母的保護傘下,常有人說「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然而什麼是「魚」?例如幫孩子完成作業、不間斷的提供金援資助,孩子就無法學習獨立,而什麼是「釣竿」?例如:協助孩子訂定求學與工作目標,並引導孩子逐步完成…等。

(五) 要陪伴重返學校或工作:長時期不升學、不就業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人際退縮,家長則可以協助與陪伴孩子走入人群,例如鼓勵孩子參加志工或營隊活動,並且聆聽孩子參與的心得與感觸,待孩子的信心開始萌芽,進一步協助孩子回歸正軌。

求學與就業是人生中重要的課題,無可避免需要大家共同來面對。「張老師」呼籲家有尼特族時,父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若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沒有方法協助孩子不求學、不就業的情況,則可尋找專業輔導人員或機構來諮詢,例如學校學輔中心或1980輔導專線等,來幫助自己及孩子走出生涯的漩渦,再創人生新契機。

———————————————————————————————

掙脫框架 讓尼特族獨立雖然尼特族現象是個社會問題,因為有可能造成未來勞力資源短缺或增加社會成本。然而,並不是尼特族代表的形象就是好高騖遠、一無是處。因為每個人確實都有自己的資質值得去探索,但受限於現今的教育體制,好像義務教育結束後就應該考高中職,讀完高中職就應該再繼續往上追求文憑,只因為「大家都這麼做」。
就是因為這種「大家都這麼做」的心態,讓大部分台灣的年輕人無法及早產生危機意識並規劃未來,等畢業後再尋找出路的想法,也侷限住他們的思考,加上受限於社會眼光,不找個與自身學歷對等的工作就對不起栽培自己的父母,也辜負了追求學業的多年努力。因此他們不願意輕易投入就業市場,寧願仰賴父母幫助直到找到滿意的工作;也不願意參加政府舉辦的就業輔導等活動,因為尼特族對自己還有著期許與自信,認為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現在的環境沒有適合他們的工作。
造就這種怪罪於環境心態的原因,主要還是來自他們長期對生活的不滿,以及自小的夢想被制式的求學歷程所壓抑,而未能依照本身意願,在漫長的求學歷程中學到應有的職業技能。高等教育入學門檻的降低,也使得文憑與能力無法形成正比,企業主們也不敢隨意任用這些空有高學歷,卻缺乏實務經驗的新鮮人。
種種的因素使尼特族怯步,我們不應該一味的指責這些年輕人只會靠父母,而應該重新思考教育體制及社會風氣是否出了問題。為什麼年輕人無法放手追求理想,只能在環境中載浮載沉,這些舊有的思維是否限制了他們原有的天賦,只因為要追求較高社會地位的工作機會?除了鼓勵尼特族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外,也應該讓他們的父母停止縱容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們獨立並且思考如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
在生涯規劃上,年輕一代很倚賴父母給他建議、學校給他輔導、甚至幫他做決定,自己反倒像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生涯規劃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多少年輕一代能有這樣的體認?


以我個人的想法
若AI人工智慧科技持續用現在這樣的超高速度發展下去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
有越來越多的人
工作會被取代
又還來不及適應新發明出的工作

那時或也不知不覺中
變成了
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而未從事經濟活動的非勞動性人口

所以

《鮮活創造人生的方法論》

是現代人提前為適應不遠的未來
而需具備的能力與技能

甚至可能還需具備
如果沒有工作
如何自處?

而現在已經是尼特族的人們
只是先我們一步
在社會非主流群中掙扎而已

不是嗎?
祝福大家
活出自己衷心想要的人生

安璐
106/6/5


延伸閱讀